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修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细则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01:46:33  浏览:88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修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细则的决定

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77号


  《关于修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
业条例〉细则的决定》已于2004年6月4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
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戴相龙
                二OO四年六月三十日


关于修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细则》的决定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
所有制企业条例〉细则》(1994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5号)作如下
修改:
  一、将第九条第一项修改为:“(一)集体企业无法继续经
营而申请解散的,须由集体企业决定并提出申请,按照有关程序,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登记,上级部门不得借故强令关闭
集体企业、平调集体企业财产。”
  二、将第九条第三项修改为“(三)清算组对终止集体企业
剩余财产的清算和善后处理工作方案及结果,报该集体企业的主
管单位备案。”
  三、 将第九条第(二) 项、第十条第(二)项、第十条第
(十一)项、第十条第(十二)项、第二十八条中的“集体企业
主管部门”修改为“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
  四、将第十条第(五)项修改为:
  “(五)进出口权
  集体企业有权依照国家规定,自主决定其产品的出口形式,
选择外贸代理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有权参与同外商谈判,从事
来料加工、来件组装和产品出口;在境外投资、承揽工程、进行
技术合作、提供劳务、开办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和物资。”
  五、 将第十条第(十)项中第1项修改为:“1.集体企业
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可自行制定用工计划,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
条件、方式和数量,不受本市城镇区划限制。”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集体企业必须承担《条例》第二
十二条规定的义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接受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按规定向主管单位、统计部门及有关部
门提供财务或经营情况的统计资料。”
  七、将第三十一条删除。
  有关条款序号和个别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细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细则
       (1994年1月15日市人民政府发布
       2004年6月30日根据市人民政府
     《关于修改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细则的决定》修订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促进本市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
巩固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划内城镇的各种行业、 各
种组织形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称集体企业),但乡村农民
在城镇举办的集体企业除外。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和扶持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 支持
集体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第四条 集体企业的财产属于本企业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集体企业的职工是集体企业的主人,依照法律、法规和集体企业
章程行使管理集体企业的权利。
  第五条 集体企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机
制,按照《条例》第五条规定的基本原则,推行股份(金)合作
制,提倡由职工自愿组合、自筹资金合作创办集体企业。具备条
件的可实行有限责任公司制和股份有限公司制。
  第六条 集体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建立健全工
会组织。集体企业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主要负责组织职
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集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七条 设立集体企业按照法律、 法规等有关规定,由主办
单位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
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八条 集体企业的合并、分立应当遵照自愿平等的原则。
  (一)合并、分立应由集体企业按照集体企业章程自主决定,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准或者变更登记,政府及主管部门不
得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
  (二)联营和投资单位从集体企业撤回投资的,财产处理和
盈亏责任按国家法律、法规和双方签订的合同办理。
  第九条 集体企业终止:
  (一)集体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而申请解散的,须由集体企业
决定并提出申请,按照有关程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销
登记,上级部门不得借故强令关闭集体企业、平调集体企业财产。
  (二)集体企业终止,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清算集体企业财产。
财产清算组由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集体企业法定代表人、工会
主席、职工代表、联营或投资单位的代表等组成,根据需要吸收
司法、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参加。清算组负责清产核资、清
理债权债务等项工作。
  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投资者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
定进行分配。属于集体资本分得的财产,专款专用,用于该集体
企业职工待业救济、养老救济、就业安置和职工培训等费用。职
工自谋生路不需主管部门安置工作的,可依照有关办法将剩余财
产按份分给职工个人。
  (三)清算组对终止集体企业剩余财产的清算和善后处理工
作方案及结果,报该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备案。

       第三章 集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 集体企业在国家法律、 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下列
权利:
  (一)财产所有权
  集体企业对其全部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企业的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受侵犯。任何侵吞、挪
用、破坏集体企业财产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集体企业有权予以
抵制并索赔损失。
  集体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任何形式的平调。已发生的平
调,应限期归还资产所有者。
  (二)生产经营决策权
  1.集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可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服务
活动,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可自行调整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
但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核准登记。
  2.集体企业可自主制定集体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中长期发
展规划,报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备案。
  3.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不得向集体企业下达指令性
计划和生产经营任务。
  4.集体企业可自主决定集体企业合并、分立、终止,但应
向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备案。
  (三)产品及劳务定价权
  集体企业对其产品和对外提供加工、维修、技术协作等劳务
可自行定价。除国家规定由物价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控制的价格
外,其他任何部门均无权对集体企业产品定价。
  (四)采购及销售权
  集体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行采购和销售产(商)品;
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单位指定的销售渠道。
  (五)进出口权
  集体企业有权依照国家规定,自主决定其产品的出口形式,
选择外贸代理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有权参与同外商谈判,从事
来料加工、来件组装和产品出口;在境外投资、承揽工程、进行
技术合作、提供劳务、开办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和物资。
  (六)投资决策权
  集体企业可自主支配使用其资金,决定集体企业的投资方向,
安排技改技措项目,购置无形资产,向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投资,
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
  (七)资金筹措权
  集体企业有权向专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申请贷款,可吸收职
工和外单位及个人集资入股。
  (八)联营、兼并权
  1.集体企业根据需要可与外单位联营合作。
  2.按照有关规定和自愿有偿原则,可以兼并其他企业。
  3.按照国家规定自愿组建,参加和退出集体企业联合经济
组织和企业集团。
  (九)管理决策权
  依照国家规定有权确定适合本集体企业特点的资产经营形式
和经济责任制形式,制定集体企业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
  (十)劳动用工权
  1.集体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可自行制定用工计划,自
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不受本市城镇区划限制。
  2.集体企业可自主确定用工形式。集体企业录用的正式职
工,享有《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权利,履行第二十六条规定
的义务。
  3.集体企业根据需要可招聘临时工、季节工和补差职工从
业,实行合同化管理,约定其在集体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
  4.在集体企业工作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仍保留
其在原单位的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和待遇。其在集体企业的责、
权、利根据集体企业实际,由集体企业和派出单位协商决定。
  5.集体企业有权拒绝上级或有关部门向集体企业强行安置
职工。
  (十一)人事管理权
  1.集体企业按照章程选举、罢免厂长(经理)或董事会成
员,报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备案。
  2.集体企业依照章程决定集体企业内部机构设置、集体企
业人员编制、聘任或解聘各级管理人员。
  3.依照法律、法规和集体企业章程,奖励和处罚职工,解
除劳动合同。辞退、开除职工,应报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备案。
  4.在国家规定范围内,集体企业有权引进或聘用专业技术
人员;有权决定本集体企业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决定专业技术
人员的福利待遇。
  (十二)分配自主权
  集体企业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辅的分配制度。
  1.集体企业有权选择适合本集体企业特点的工资制度和具
体分配形式。
  集体企业内部分配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使职工的劳动报酬
与劳动成果、岗位技能挂钩。
  2.职工的工资、奖金在成本列支。集体企业按照工资总额
增长幅度低于实现利税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收入增长幅度低于集
体企业劳动生产率(按净产值计算)增长幅度的原则,自主确定
工资总额,具体办法由集体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征得主管
部门和税务机关同意。集体企业在规定范围内提取的工资、奖金
由集体企业自主分配。
  3.集体企业有权制定职工晋级增薪、降级减薪和对有特殊
贡献职工实行晋级、奖励的办法。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集体
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提出的由集体企业对职工发放奖金
和晋级增薪的要求。
  4.集体企业的工资总额不再进行审批,但应向集体企业的
主管单位和所在劳动部门备案,并应领取工资总额使用手册。
  5.集体企业可按年度从工资总额的新增部分中提取10%
作为集体企业工资储备基金,由集体企业自主支配使用。工资储
备基金累计达到本集体企业一年工资总额的不再提取,提取的工
资储备基金不得重复列支。
  6.集体企业有权制定税后净利润的分配比例和使用办法。
  (十三)享受优惠政策权
  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国家鼓励和扶持的产(商)品,享有与
国有企业同等的优惠待遇。
  集体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待业人员、残疾人员、国有和集体企
业富余职工的,有权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十四)拒绝摊派权
  集体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向集体企业摊派人力、物
力、财力。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集体企业有权抵制任何
部门和单位对集体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评优、达标、升级、鉴
定、考试、考核。
  集体企业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告、检举、揭发摊派行为,
并要求做出处理。
  第十一条 集体企业必须承担《条例》 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义
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督、
检查;按规定向主管单位、统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或经营
情况的统计资料。

        第四章 集体企业的民主管理
  第十二条 集体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召开职
工(代表)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职
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作出决议决定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
半数以上通过。
  (二) 遇有重大事项有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 或厂长
(经理)的提议,可临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三)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应由工人、科技人员、管理人
员和集体企业的党、政、工、青、妇各方面代表组成。
  (四)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应以车间或班组为单
位,由职工直接选举或协商推选产生,职工代表不低于职工人数
的10%。
  (五)职工代表实行任期制,任期与厂长(经理)相同,可
连选连任。集体企业人员变化较大时,可改选或增补。职工代表
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或者撤换本选
举单位的职工代表。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
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六)集体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可设立常设机构,负
责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工作。常设机构的人员组成、产
生方式、职权范围及名称,由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集体企业工会可兼作职工(代表)大会
常设机构的工作机构。不设常设机构的集体企业,由职工(代表)
大会决定,可由工会或职工民主管理小组负责处理职工(代表)
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七)职工(代表)大会应按年度对集体企业工作和领导干
部进行民主评议实行监督。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对严重
失职的给予处罚。
  第十三条 职工(代表) 大会决定集体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
问题主要包括:决定集体企业合并、分立、歇业、解散、改变所
有制性质和财产所有权;决定集体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重大变更;
审议决定集体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固定
资产投资方案;决定集体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和利润分
配方案。
  第十四条 集体企业厂长(经理)选举、招聘的办法:
  (一)选举、招聘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选举、
平等竞争,公开招聘。
  (二)选举、招聘的程序:
  1.建立选举、招聘的组织;
  2.制定选举、招聘的实施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3.民主评议和民意测验,产生候选人;
  4.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候选人治厂方案和施政演说;
  5.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6.选举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三)选举和招聘的方式。选举可采用差额选举,也可采用
等额选举方式。
  (四)40人以下的集体企业或由劳动群众合作创办的集体企
业,选举、招聘的程序及办法可以从简。
  (五) 在本集体企业职工中无法选举产生符合条件的厂长
(经理)的集体企业,经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可申请上级主
管部门推荐厂长(经理)。
  (六)推荐的厂长(经理)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任期由职工(代表)大会决定。
  第十五条 集体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
对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负责,是集体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一)集体企业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期
末审计制。
  (二)厂长(经理)每届任期3—5年,可以连选连任。在
任职期间,主管部门不得随意调动。因经营管理不善,给集体企
业造成损失,或因其他原因不称职时,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可予罢免或解职。
  (三)厂长(经理)按《条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四)厂长(经理)必须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并组
织实施。厂长(经理)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有不同意见,有
权向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复议,复议决定厂长(经理)必须执
行。
  (五)厂长(经理)在任职期间,有权向职工(代表)大会
申请辞职,经大会同意,接受审计后方可离职,并按国家法律、
法规和集体企业规章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职工(代表)大会
未作出决定前,不得擅自离职。

        第五章 资产管理和盈亏责任
  第十六条 集体企业依照《条例》 第六条有关规定和国家财
务会计法规,清理评估资产、界定产权、划分归属。
  (一)集体企业的公共积累归本集体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二)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的投资归该联合经济组织范围
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三)扶持单位借给集体企业的资金,凡没有约定有偿或无
偿借用关系的,应约定借用关系。
  (四)扶持单位借给集体企业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等生
产资料,凡无偿借用的,应保护其完整性,产权归扶持单位所有;
凡有偿借用的,按经营租赁处理,合理支付租赁费,一般收取相
当于折旧费的租金,资产归扶持单位所有;凡作价卖给集体企业
的,应合理作价,一次付清,资产归集体企业所有;凡实行融资
租赁的,由双方签定合同,分期支付融资租赁费,待最后一笔租
赁费交完后,资产由扶持单位所有转归集体企业所有。
  (五)扶持单位对集体企业的扶持资金也可以作为投资或向
集体企业参股,按投资比例与集体企业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六)清理评估资产,资产盘亏、盘盈、报废、毁损按财务
制度规定列入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重估增值计入资本公积金。
  (七)国家为扶持集体企业发展,对集体企业实行减免税及
税前还贷形成的资产归本集体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新的免税
资金计入集体企业盈余公积金。
  第十七条 集体企业依据国家财务会计法规, 建立、健全资
产经营管理制度;合理筹集资金,建立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
全;对集体企业资产定期清查审计,建立资产负债和损益考核制
度。
  第十八条 集体企业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全部
财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递延资
产和其他资产。集体企业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
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九条 集体企业应依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 加强经济核
算,如实反映集体企业经营成果,准确核算成本和费用。以不提
或少提折旧费、少计成本或挂帐不摊等手段,造成利润虚增或者
虚盈实亏的,必须限期纠正,主管领导及直接责任人员按规定承
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 厂长(经理) 对集体企业盈亏负有直接责任。职
工按照内部经济责任制对集体企业盈亏负有相应责任。
  (一)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扭亏增盈目标的集体企业,连续
3年增产增收、 资产增值的集体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上级
主管部门可作出决定,对厂长(经理)或厂级领导给予奖励。
  (二)集体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的,厂长
(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属于一年
经营亏损的,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
领取奖金;亏损严重的,根据责任大小,相应降低厂长(经理)、
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的工资。集体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且亏损额继
续增加的, 集体企业不发奖金, 根据责任大小,适当降低厂长
(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的工资。
  第二十一条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集体企业, 承包合同必
须同时规定负盈与负亏的责权利关系。建立风险抵押制度,实行
先审计后兑现,凡完不成责任目标的,必须按规定给予经营者或
有关责任人员以经济处罚,除减发工资、奖金外,还应扣减风险
抵押金。经营者提前终止承包(或厂长、经理自动辞职)必须经
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离职前必须接受审计,并承担履约责任。
  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集体企业,承租方在租赁期内达不到
租赁合同规定所应交的租金时,应按合同规定,以风险押金或担
保财产抵补欠交的租金。
  第二十二条 投资者(职工) 以其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规
定分担风险和亏损责任的,集体企业经营亏损,先按国家规定以
下年度利润弥补,可延续五年弥补,仍不能弥补亏损的,以下年
税后利润弥补。严重亏损无法继续经营的,先以集体企业盈余公
积金弥补亏损, 不足弥补, 以实收资本金弥补,投资者按出资
(股金)比例分担亏损,偿还债务。
  职工违反集体企业规章,给集体企业生产、财产、信誉造成
损失的,按照集体企业章程的规定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第二十三条 集体企业的投资者(所有者) 对投入资本以及
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享有权益。投资
者(所有者)在集体企业未弥补亏损前不得分配利润(或进行股
金分红)。集体企业盈利按约定顺序和比例本着“同股同利”的
原则进行分利(或分红)。
  第二十四条 集体企业可以从实际出发,自主决定盈余分配。
集体企业税后利润在扣除被没收财物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的
滞纳金、罚款和弥补集体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以后的净利润按下列
办法分配:
  1.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可能
发生的亏损或转增资本(股本)。凡没有集体积累的集体企业或
集体积累不划转资本金经营的,可提一定比例的任意公积金,用
于发展生产,扩大集体积累。
  2.提取的公益金,用于本集体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3.自愿参加联合经济组织的可按约定提取15%的互助合作
基金。主要用于联合经济组织范围内生产经营服务项目投资;支
持成员单位生产经营借款,资助受灾、特困企业拨款;兴办科研、
教育及集体福利事业。
  投资主体多元化集体企业,一般不提取互助合作基金,按原
约定必须提交的,按约定执行。

       第六章 集体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第二十五条 政府依法对集体企业实行监督、 管理、协调、
服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政策、规章和指导性规划;培育完善市场;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为集体企业提供良好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环境。
  第二十六条 市集体经济主管机构是本市城镇集体企业的综
合指导部门。主要职责是:集体经济政策指导;推动集体经济的
改革;协调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
维护集体企业合法权益。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城镇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设立或确定本
区(县)城镇集体企业的综合指导部门,职责任务由各区、县人
民政府根据《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本细则作出具
体规定。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的综合经济部门、 专业经济
或行业管理部门、社会职能部门,按政府赋予的职责权限依法对
集体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提供服务。
  第二十八条 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或主办单位必须尊重集体
企业的权利,对集体企业实行以市场为导向,宏观管理、微观放
活的管理体制。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集体企业实行股份(金) 合作制的实施办法,
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城镇中的文化、 教育、卫生、科研等集体所有制
事业单位贯彻《条例》,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

作 者:崔相伟

单 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摘要


英国法是罗马法系外的法律体系。由于人种和文化上的差异,政治上不强烈的需求以及罗马法复兴时间上的姗姗来迟,英国法走向了一条独立的发展道路。但是,英国法许多法律部门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有些甚至直接继受至罗马法,或者说存在直接的渊源联系。英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是片断式的继受,具体规则原则的继受,选择性的继受,体系下的继受。英国法与罗马法的相似之处远远超出了人们曾经的想象,甚至如果我想寻找罗马古代社会法的痕迹,那么我们应该首先转向英国法。


关键词 罗马法 英国法 体系外的继受 古典罗马法 衡平原则


第一节 引言

如果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近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两朵奇葩,那么,罗马法无疑是古代法律体系中的翘楚。罗马法对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法国法系,还是德国法系,均深深地烙上了罗马法的烙印。甚至可以说,没有罗马法就没有大陆法系——至少不会是现在样子的大陆法系。
然而,谈到罗马法对英美法的影响,学术界大多学者认为罗马法对英美法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很小或者微乎其微,有些学者甚至否认罗马法对英美法的影响,仿佛罗马法是英美法系体系外的异类。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笔者带着疑惑,主要针对罗马法对英国法的影响,进行一番探讨,希望有所发现,以解心中之疑惑。

第二节 罗马法系外的英国法

英国(英格兰)地处欧洲大陆的边缘,当欧洲大陆如火如荼地展开罗马法复兴运动的时候,英国却无动于衷,从地域上看,似乎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但是,地域上的偏远,并不是英国排斥罗马法的深层次原因,不然就无法解释同样地处不列颠的苏格兰为什么全盘接受了罗马法。英国没有全盘接受罗马法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人种和文化上的差异。
英国大地上最早的定居的民族是凯尔特人,后来罗马人入侵,将英格兰并入罗马的版图,并修筑了哈德良长城,以保护英格兰。之后,蛮族入侵罗马帝国,而侵入英格兰的日尔曼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与侵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日尔曼人不同,后者的部落包括汪达尔人,哥特人等,他们早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罗马帝国的疆域,并熟悉了罗马文明——如果不是接受的话。他们对罗马文明并不排斥。而英格兰则相反。“来自北海沿岸的弗里斯人、朱特人、盎格鲁和撒克逊人,来自爱尔兰的苏格兰人,同时从海上入侵,在这种冲击下,罗马文明几乎荡然无存。英格兰岛与大陆的背景不同,他不是补充人员式的日尔曼殖民化,而是移民式的日尔曼殖民化。” 如是乎,罗马文明(包括罗马法)从英格兰消失了。而继盎格鲁和撒克逊人之后的是来自法国的诺曼人于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诺曼人虽然是从法国入侵的,但他们是来自北欧的日尔曼人,即维京人,于熟悉罗马文明的法国人不同。诺曼人的文化是日尔曼式的,而非罗马式的。这样,英格兰彻底和罗马文化分道扬镳了,只留下历史尘埃里的哈德良长城依旧在北方的风雪中守候。
第二, 英格兰对罗马法政治上的需求不如大陆法系国家强烈。
由于“诺曼入侵”是异族征服,因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客观上使诺曼人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政体才能统治英国。为此,威廉一世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建立起了当时欧洲独一无二的、以强大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体。在此基础上,11世纪初,英格兰建立起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罗马法在公法方面的理论是崇拜权力,西欧各国的君主都“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割据势力的理论依据。《学说汇编》第一句就指出:‘君皇决定的事具有法律效力’。” 促成君主专制的但由于威廉一世的措施已使英国建立起来了坚不可摧的强大王权,所以英国就不像西欧大陆国家一样,迫切地需要这种强化王权的法律理论为其政治服务。
第三, 罗马法复兴时间上的姗姗来迟。
罗马法的复兴始于12世纪初,经过注释法学派、沿革法理学派等对罗马法的研究和总结,“在15-16世纪的欧洲各国出现普遍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并最终使罗马法成为现代各国制定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的基础。” 然而,自从1066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开始,普通法便开始产生,到亨利二世(1154-1189年)时,普通法已经基本形成。所以,当欧洲大陆开始复兴罗马法的时候,英国普通法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5、16世纪时,英国判例法体系已经确立,不可能像大陆一样接受罗马法体系。
由于上述原因,英国法便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

第三节 英国法——体系下的继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英国法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受中世纪罗马法复兴后的罗马法体系的影响。然而,这是不是说明英国法没有受罗马法的影响呢?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罗马法。如果我们仅仅将罗马法定义为经过中世纪法学家研究发扬的罗马法学派的学说,那么,英国法无疑游离于罗马法之外。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集中于古典罗马法,即在罗马国家适用的罗马法,那么我们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前一种观点未免有失公正。它把罗马法仅仅局限于后人发挥改造的体系化的罗马法,而非原汁原味的罗马法,并且以此作为英国没有继受罗马法的根据。多么荒谬啊!我们知道,法国沿革法理学派研究罗马法之后,经过后人的继续发扬,有了《拿破仑民法典》 ;德国历史法学派的研究成果为《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虽然他们反对德国编纂统一的法典,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德国编纂法典的反动 )。英国是法制文化发达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法制继受国家。我们没有人会对德国没有继受法国民法体系产生疑问,因为他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文化。同样,英国也如此,作为一个“傲慢”的民族,英格兰人怎么会否定自己的法律文化,接受法国或者德国的法律呢?就算英国要接受罗马法,他们也不会把自己归化如法国或者德国法系,他们会自己开创一种完全不同的道路和体系。不然,英国就不是日不落帝国!况且,如果我们的视角从古典罗马法出发,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结论。
英国受古典罗马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 英国法对古典罗马法的具体规则、制度以及原则的继受。
英国法虽然没有接受大陆法学家体系化的罗马法,但是却从古典罗马法中汲取营养,并加以吸收发扬,形成了自己的规则,制度原则。例如英美法的衡平原则。“罗马人是衡平法的最早实践者,最高裁判官法就是典型的罗马衡平法。英国人借用了这一现成的概念,将它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 梅因在《古代法》中也对二者进行了比较,虽然没有说英国的衡平法渊源出自罗马法,但是却承认二者惊人的相似。 另外,英国的令状制度和罗马法的程式诉讼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让人产生迷惑,以为他们有什么渊源联系。而二者打破其桎梏的方式也是惊人的相似——都是法官创造新的令状或程序。
如果要举一个罗马法对英国法具体制度的影响,可以以诽谤制度为例。“罗马法中,对诽谤行为的划分主要是以诽谤究竟是否私下还是公开发表,是否属于特定的内容为依据的,而并非以口头还是书面的表达方式作为划分标准。早期诽谤性的歌谣和后期的匿名的讽刺诗一起构成了刑事性诽谤。是否属于刑事诽谤的范畴并不取决于发表的形式,而是取决于所陈述的事实的性质、传播的范围以及它的匿名性。” “罗马的刑事诽谤法律规则是在1606年的De Libellis Famosis 案中正式被导入英国的法律体系的。”“判决要点如下:‘任何的书面诽谤,或者是针对普通平民的,或者是针对官员或其他公众人物的。即使诽谤是针对普通平民的,也仍然要严惩。因为虽然这一诽谤只是针对个人的,但是它将刺激这个家族中的所有成员、亲戚、朋友起来复仇,由此就会造成争斗从而破坏社会的安宁与和平,导致流血牺牲和其他巨大的麻烦。如果这一诽谤是针对官员或其他公众人物的,那这就是一种更大的冒犯。因为这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安宁,而且是对政府的诽谤和丑化。试想,国王指派和选拔来治理他的国民的大臣居然被指控说是腐败或邪恶的,还有比这更大的对政府的诋毁和丑化吗?’” 这样,罗马法的规则被完整引入了英国判例法。但是,由于判例法的灵活性,英国法在引入罗马法规则的时候,法官往往加入自己的意见,而且,考虑到后来的判例的影响,先前的规则往往被变的面目全非,发现罗马法的痕迹已经不再那么明显了。
第二, 对某些法律部门如商法、海商法的影响。
罗马法对英国法的许多法律部门直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成为了其主要的渊源。当然,其对各个部门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而是因不同的部门而有所差别。对有些部门影响及其深刻,而另一些则没有这么强烈。根据罗马法对英国法各部门的影响的强烈程度,可以将这些部门分为一下几类。
(一) 英国的商法在其形成初期,大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
例如英国的信托法,侵权法。但是,罗马法对这些部门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移植,而是这些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对罗马法平行的借鉴。换句话说,这些部门的自主发展与这些部门对罗马法的吸收是平行进行的。例如,英国信托法的起源是王权通过税收对臣民财产的控制。英国臣民通过设定信托来逃避财产税。英国自己的土壤产生了自己的法律,而英国人又从罗马法那里找到了知音,于是,罗马法的概念、术语、规则被英国人心满意足地拿了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是社会和法的发展的本质规律的原因,罗马人和英国人法律实践产生了相同的法律需要,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在这些情况下英国法对罗马法的吸收是无可置疑的。不然,英国法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罗马法律术语?很难想象英国人会自己创造一个制度,但是却舍弃英语,而以拉丁语来命名。难不成英国人是疯子?理性的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他们有渊源联系。
(二) 对罗马法的直接的接受。
这一点在海商法中尤其明显。海商法的渊源起自传说中的罗德海商法。“海事法中最有特点的共同海损法律制度,其基本原则明确地记载在东罗马帝国皇帝Justinian一世时编纂的法典上,因而罗德法也就成了人们引证的根据”。 罗德海商法到中世纪时的版本之一有奥列隆法(当然有新的海上习惯的汇入,但这并不代表以前习惯的废除)。中世纪的英国直接承认了奥列隆法的规则。“奥列隆法及其他海商法典的有关规定,即便在今天仍然为英国法院广泛引用。” 可以看出英国海商法是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
笔者一直疑惑,为什么古典罗马法和早期英国法会如此地相似?想一想罗马和英国地法官都用衡平原则断案,想一想罗马的程式诉讼和英国的令状制度(以及“无令状即无救济”),想一想罗马人为解决程式诉讼的弊端而创造的新的程序和英国人新创造的令状,再想一想罗马法官和英国法官通过审判创造的法律(裁判官法和判例法),我们会迷失在自己的思考中。这时候我们会问,到底是经过后人发挥的体系化的罗马法(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更接近罗马社会的法律呢?还是英国法更与古典罗马法相似?且不问英国法和罗马法的渊源关系,如果我想寻找罗马古代社会法的痕迹,那么我们应该首先转向英国法。也需是法律发展的本质规律,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罗马法和英国法成了孪生兄弟。

第四节 结语

宁波保税区管理办法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保税区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1993年2月2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对宁波保税区进行有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浙江省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宁波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是由海关监管下的综合性对外开放区。保税区内允许从事国际贸易和为国际贸易服务的货物加工、包装、运输、商品展销以及金融、保险等业务。

第三条 保税区内中外(含港澳台、下同)企业、办事机构、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下统称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同时他们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管理和服务机构

第四条 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批准设立,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由市政府授权,统一管理保税区的行政事务。

第五条 管委会的主要职责有:

(一)主持编制保税区建设发展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定、发布和组织实施保税区的有关管理细则;

(三)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负责审批或办理保税区内的投资项目、企业及内部机构设立、变更、撤销、区内计划、财政、工商、规划、基建、土地、房产、外经、外贸、劳动、人事、环保等方面的行政手续,协调海关、税务、商检、金融管理等职能部门在保税区内开展有关业务;

(四)负责保税区内公用基础设施的管理;

(五)负责人员、货物、车辆出入保税区中方人员出入境手续的审批;

(六)行使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六条 保税区设立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管理机构。

第七条 保税区鼓励设立从事建设、投资、服务等业务性公司以及劳务、会计、法律事务等代理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

第三章 企业管理

第八条 在保税区内设立企业,可向保税区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并办理注册登记,经税务、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开业。

第九条 保税区内注册的企业可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或租赁、购置房产。

第十条 保税区内企业建设工程规划及设计须经管委会批准。建设工程可自行招标,也可委托保税区开发经营公司代理。

第十一条 企业对其生产经营的商品和经营的服务项目可自行定价。

第十二条 企业必须按照管委会的要求,定期向管委会报统计报表。 企业应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帐册,对进出口免税及保税的货物,必须建立海关认可的专门帐簿,并要接受海关的核查。

第十三条 企业可自行确定机构、人员编制、职工工资分配形式和招聘职工的条件。招聘事务可自行办理,也可由有关部门代理。

第十四条 企业提出申请,经税务部门批准,可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第四章 贸易管理

第十五条 保税区内企业可从事以转口贸易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贸易活动。

第十六条 经海关批准,允许保税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加工业务。

第十七条 凡涉及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的货物,从境外运入保税区或从保税区运往境外时,免领进出口许可证;从保税区运往境内非保税区或从境内非保税区运入保税区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金融管理

第十八条 中外金融机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在保税区内设立营业机构。

第十九条 保税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入按国家《保税区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区内中资企业经营的业务的外汇收入,允许保留现汇、周转使用,其经营所得外汇税后余额,自企业成立之日起五年内全部归企业所有,存入现汇帐户。

第二十条 外国投资者从企业取得的利润和外籍职工的工资、薪金及其他合法收入,凭完税或清税证明汇往境外。

第二十一条 保税区内企业向境外筹措外汇资金或向境内的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筹措外汇资金,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可按外汇调剂的有关规定,在区内外的外汇调剂中心从事外汇买卖。

第六章 税收管理

第二十三条 从境外运往保税区的货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免缴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工商统一税或产品税、增值税、或者保税。经保税区转口出境的货物、免缴关税。 免税进入保税区的货物运往境内非保税区时,应办理进口手续,并补缴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工商统一税或产品税、增值税,从境内非保税区进入保税区的货物,凡用于出口的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免缴生产环节的工商统一税或退还已缴的产品税、增值税。

第二十四条 保税区内企业生产的商品运往境外时,准,可在保税区内设立营业机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缴关税和生产环节的工商统一税或产品税、增值税;产品在保税区内销售时,免缴生产环节的工商统一税或产品税、增值税。

第二十五条 保税区内企业按国家海关规定和保税区有关税收政策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

第七章 出入管理

第二十六条 进出保税区的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凭管委会签发的长期或临时通行证,在指定的出入口通行,并接受海关检查。

第二十七条 进出保税区人员,一律凭管委会认可的有效证件。个人携带的物品应接受海关检查。

第二十八条 除经营管委会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的特定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在保税区内居住。

第二十九条 保税区内的中方经营管理人员的出国出境可办理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的手续。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保税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